/《与漫画相遇》|陕西漫画历史回顾之十一

《与漫画相遇》|陕西漫画历史回顾之十一

忆往昔·峥嵘岁月

 陕西漫画历史回顾之十一

——作品回顾(一)

《与漫画相遇》

文|省漫画研究会秘书长  张永文
        05年秋,陕西漫画研究会在华商报社开过一次漫画研讨会。那时,正逢报社的漫画版开创不久,为了广泛的听取陕西漫画前辈和同道对版面的意见及建议,那会年轻的漫画编辑启峰兄组织并筹办了这次研讨会。在会场的角落里,一个也还年轻的小伙埋头做会议记录,那个人就是我。彼时,刚进入报社时间不长,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陕西漫画界,第一次参加陕西漫画研究会的活动,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日后影响我对漫画认识和理解的各位大咖老师前辈们。

日子一天天的过,画一年年的画!从此便和漫画研究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在同老师们的交往过程中,也享受着漫画带来的酸甜苦辣咸。在报社,与启峰一起奋战在新闻漫画这条战壕里,一同进步,一起成长,乐此不疲。十几年来,每每遇见画会里的老前辈们,总是一番热情的鼓励,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也让我们这些年青的漫画爱好者从业者,在这个传统漫画不是很景气的时代, 有了一份温暖的归属感。

十几年的时间对个人来说感觉很长,但之于陕西漫画研究会60载的风雨历程来说,就是沧海一粟。在画会前辈李乃良老师那里收集的画会从创立之初到今天的历史资料中,更是让我们这些后学对画会的前生后世过往经历为之惊叹,对陕西漫画人为之肃然起敬。

漫画的喜怒哀乐是时代的面孔,也是漫画人自己心境的写照——坦诚,不做作,有激情,有思考!正如老一辈漫画人的画格人品,和那份对漫画孜孜不倦的热爱与钟情,让年轻漫画人深感画会深厚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前不久,到李乃良老师位于顺城巷的画室议事,闲暇之余老先生拿出他最近的创作草图让我看,一张八开大小的宣纸上,用铅笔勾勒了十几幅创作小稿,令我很是感慨。李老师八十有一,仍然笔耕不辍,思绪飞扬,依旧稳稳地坚守漫画这块阵地。诸如赵时铭老师微信上的每日一画系列,王培琪老师的哲理感悟水墨,宋黎明老师的老西安风情等等,都体现了陕西漫画人在艺术追求上的执着与自信。这是对年轻一代漫画人最好的言传身教,做一个勤奋的人,坦诚的人,画有气息的漫画,有思想的漫画!

陕西漫画的六十年经历过辉煌灿烂,也遇到当下迷失方向的问题,如何让陕西漫画这根金箍棒薪火相传下去,是所有漫画人要直面和思考的问题。古人学画讲传承,那么,漫画传承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睿智的洞察力,一种接地气的亲和感,更需要一种真善美的情怀。漫画之所以反映时代,是因为它不是象牙塔里的精雕细琢,而是能体现人们在一日一食一语一行中的智慧与闪光,是生活的反光镜,也是生活的放大镜。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如说成漫画来源于生活更恰如其分些。

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的道路还很漫长,如何推陈出新,如何顺应时代,如何发扬光大,还是从个体做起,为在时代沧海中陕西漫画能够汹涌澎湃,发挥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和热情,无愧于笔端,无愧于心间!

陕西漫画研究会作品回顾(一)

《大帽子改小鞋》   一芹·1979年

《出口转内销》   赵时铭·1979年

《扯皮歌》   叶坚·1981年

《任重道远》  崔辛·1981年

《丑媳妇坐花轿》  胡义·1882年

《这回孩子们就平安了》 王尊农·1987

《心胸》 西丁·1988年

《速度》  张彦斌·1988年

《呼唤竣工》   赵世霖·1990年

 
《母爱》  韦秋菊·1991年

《假如人人都下海》   赵炜·1995年

《回娘家》  赵时铭·1998年

《领导者》   李天跃·1999年

《步步高 》 李乃良· 2001年

《疑问》  王培琪·2003年

《当家的》  牛新平·2008年

《夕阳心态系列之二》   李笑鹤·2012年

《防狼裙》   宋黎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