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王阔还在竹林关中学教书,正是那年创作的一件作品,让他与漫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竹林关是丹凤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风光优美。当地流传着竹林关八景的谚语,他便依据这些民间谚语进行写生采风,创作出了《竹林关风光图》,并发表在了《商洛日报》上。当时商洛日报社的美术编辑牛新平看到这幅作品后,觉得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潜在的漫画思维,因此对这个丹凤小伙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在与他取得联系后向他提出了画漫画的建议。那时的王阔只听过商洛漫画家张小丹的几场讲座,并不以漫画作为自己的专业,但与牛新平的一番交流后,使他更深刻地意识到:耐人寻味的漫画艺术正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接下来的几年里,王阔将创作重心转移到了漫画上,潜心学习,并相继发表了《摇钱树》等作品。

“漫画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综合艺术,漫画作者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除了要有过人的画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观察,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要深入生活,主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感悟创作素材。”王阔告诉记者。
2014年,王阔凭借自己对商洛人文历史知识的积累,同时翻阅了各类史料,创作出了《商於古道驿站图》和《商於古道历史人物画》百米长卷。作品荣获“秦岭最美是商洛”全国书法美术摄影展金奖,并于2016年在商洛日报成功连载。这一系列作品以时间为轴,展现了商洛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宣传和推介了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成为了王阔迄今为止最为印象深刻的一次创作经历。


王阔提到,自己正式开始画人物肖像漫画是从2015年开始的。那时为了配合丹凤旅游宣传的工作,王阔在棣花景区为过往的游客绘制漫画肖像,很多外地游客非常喜欢这样的作品。在景区画漫像的过程中,王阔的身边时常围绕着欢声笑语,游客们的喜悦的情绪也感染了他,令他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那时的王阔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从此他便开始尝试肖像漫画创作。不管是外出参加文化交流交到的新朋友,还是偶然间遇到的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只要有时间,王阔都会热情地为他们画上一张漫画肖像。
对于加强商洛漫画新生力量,王阔也曾做过很多尝试。2006年他在商镇中学创建了丹凤县小飞鱼漫画组,成员是一批喜爱漫画的中小学生。小飞鱼漫画组的标志是一条能游会飞的小鱼,在想像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寄托了他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漫画组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回澜杯”“天眼杯”“新东方杯”等全国漫画大赛,学生作品《蜂拥而至》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等奖,《丰收的喜悦》荣获“新东方杯”全国少儿漫画大赛一等奖。期间,王阔还带领着小飞鱼漫画组的学员们参加了百余次国内外漫画大赛。虽然现在小飞鱼漫画组已经不再开班,但如今这些学生已经成长成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有的也还仍然坚持着自己热爱的漫画事业。
今年4月份,王阔当选为商洛市漫画家协会主席,这让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也更加强了他创作服务于社会大局的作品的动力。商洛市漫画家协会成立于2007年,十多年来发挥了漫画作为文艺轻骑兵的特有功能。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疫情防控和平安创建等重大活动中,推出了一系列紧扣时事热点,紧追时代步伐,贴近群众生活的漫画作品。王阔作为协会会员,也创作出了《一杯清茶》《党的光辉照俺村》《天佑洛南》等优秀作品。在王阔看来,漫画担负着一种特殊的社会职能,即服务大局,反映民生热点。而对于他个人来说,也将这份使命感作为自己画漫画的初心:“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漫画家,首先要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家乡,同时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其次才是要有较强的漫画创作功底。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艺术创作,都要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不断提升个人艺术素质,才能创作出充满正能量,倡导社会良好风气的漫画。”

来源:商洛日报